找到相关内容76篇,用时7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学境界论与中国古代文艺境界论

    存在的物理世界。禅思作为“如实知自心的方法,又被称为“心学、“意学。  从缘起论出发,佛学用根——境相统一的“三缘和合模式来说明世界万物。“根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“六根,相当于人的种生理感官;“即心识,或者说“心法,它按照六根的不同功能分为“,即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,大体上相当于心理学所说的视、听、嗅、味、触、思维种功能。佛典中的心即“集起义,是...

    程相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3558399.html
  • 参悟佛教(1)

    的定义是“了别,指一切认识活动赖以发生的精神主体,早期佛教分为种,即具有见、闻、嗅、味、触、思维作用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通称“。  五阴中的后四阴亦曰“非色四阴,简称为“名,因此...是触缘。  “:“之因是“名色,指肉体与精神的统一,即有意识活动的人体。感知机能来自人的生命体,是谓“名色是入缘。  “名色:“名色来自“,早期佛教对此“的解释较杂,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3858733.html
  • 中国唯识古学心性论思想的主题

    似塾者,谓本显现相似色等;似根者,谓识似五根于自他相续中显现;似我者,谓意识与我见无明等相应故;似识者,谓种识。本识者,谓阿黎耶识;生似彼者,谓似塾等四物。   这里,显然将阿赖耶识当作唯一的“能变,直接统合其“而变现四法。此处“塾即奘译所谓“尘,亦即客观事相,“根即感觉器官,“我即主观感受,“。这样,真谛以为阿赖耶识直接变显“四物,亦即万法。真谛所译《显识论》强调说: 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0169208.html
  • 天台宗传承资料(1)

    主张“真心观,以所观之境为真心,即“真如。知礼乃着《扶宗释难》,以驳斥晤恩所谓《金光明玄义》广本非真作之说;并主张“妄心观,以所观之境为“妄心。二派间往复论难,即所谓“山家、山外的论争... 二祖北齐慧文禅师慧文禅师,世称“北齐尊者,约生于五、世纪间。渤海(山东)人,俗姓高,年寿不详。在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(西元五三五年),至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(西元五五七年),二十二年间十分活跃。根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669610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法教篇(二)

    思量计度为“,(3)聚集生起为“。“了别是属于“前,“思量是属于“第七,“集起是属于“第八。唯识主张“因缘生法,“种子变现,实不同其他之唯心论所说,兹先举近代几位心理学家...故实非真见,反成非量。又如误绳为蛇,误山岚为烟,比知有火等,皆比量之错谬,通非量摄。  ()自共问题:  “自者自,“共者多识。世界既为各个有情之业识所共变,其间自他受用之形相为如何欤?应分作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870436.html
  • 论初期佛教“之概念及其特点

    度,一是“,即作为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触对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尘,而生起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之中的“。在根境识三者的触对中,格外重视入处的如实知,[6]以及舍离入处对...接无明、行二支,后接名色、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等之流转或还灭的过程。其中“也扮演关键角色。例如在《中阿含.嗏帝经》中,嗏帝比丘把“作为婆罗门教的“我(梵语ātman)来理解,而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873532.html